- · 《自然辩证法通讯》投稿[01/26]
- · 《自然辩证法通讯》期刊[01/26]
- · 自然辩证法通讯版面费是[01/26]
为啥反对沦陷区中国人讲日语?这个日本人算是(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950年12月11日,他突然逝世,逝世前1个小时,他还在他的书房里埋头研究地球物理学。 长冈 他坚信东方人的智慧,是能够“打败”欧洲人。终其一生,他
1950年12月11日,他突然逝世,逝世前1个小时,他还在他的书房里埋头研究地球物理学。

长冈
他坚信东方人的智慧,是能够“打败”欧洲人。终其一生,他都在践行他年轻时决定投身科研时的誓言:
“没有理由让白人在每个方面都超前于我们……我希望能在10年或20年内(在物理学研究方面)打败那些白人。”
在长冈的那个年代,黄色和黑色在西方人眼中,曾经一度是“劣等”的,但长冈坚信“亚洲人在操守道德上胜于西方,尽管国家贫穷。”
长冈是个讨厌做官,厌恶追逐名利的人。他追求纯粹、认真的科研精神,可谓极致,他曾说:
“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有广阔的视野、敏锐的判断力和对事物的透彻理解,不能屈服,不能有一丝的松懈。
“那些看似专心工作,实则心不在焉,任何小事情都会让他们停下来去看、去听、去议论,甚至跑出去买东西的人,不要让他们在我们的工作间打扰我们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长冈一生虽然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但他由于在世界享有声誉,在战前7次推举的诺贝尔人选,都无一例外,全部获奖。
75岁时,他推举了他的“徒孙”汤川秀树。这是他第一次推举日本人,未得奖。但在他逝世前1年,也就是1949年,他推举的汤川秀树,终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开创了日本物理学的先河。
终于,他看到了日本物理的科研成果,证明了自己19岁时就艰辛不渝的东方才智,了却了一生赶超西方的夙愿。

长冈
三、薪火相传的科研精神
仅仅说长冈是日本物理学之父,尚不足以了解他的影响力。
作为“祖师爷”,长冈在物理科研中,种下了一种精神,这种组团式、家族式、球队式的科研方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日本科研,几十年后频结硕果。
都知道日本21世纪以来,19年拿了19个诺贝尔奖,距离“50年30个诺奖”的目标,已实现大半。而且6项诺贝尔大奖中,唯有物理学获奖最多。
长冈没有获得诺奖,或说诺奖与其失之交臂,有历史原因,有日本科技起步较晚的原因。但在战后至今,日本共获得11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5诺奖物理学得主
这里简单列举下他们的名单:
1.1949年的汤川秀树(京都帝国大学、大阪帝国大学)
2.1965年的朝永振一郎(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
3.1973年的江崎玲玉奈(东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
4.2002年的小柴昌俊(东京大学)
5.2008年的小林诚、益川敏英(均为名古屋大学)和南部杨一部(美籍、东京大学)
6.2014年的赤崎勇、天野浩(均为名古屋大学)和中村修二(美籍、德岛大学)
7.2015年的梶田隆章(琦玉大学、东京大学)
还有一张他们之间关系的简要谱系图。

物理诺奖获奖人师承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长冈半太郎作为第一代研究人员,直接培养了他的学生是仁科芳雄,还推举了他的“徒孙”汤川秀树。
仁科芳雄,就是为日本战败前研究原子弹的那个,他虽然也没有得诺奖,但他培养的学生汤川秀树和朝永振一郎以及坂田昌一,这3人中的前2个,都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而这3人又分别培养出了南部杨一部、小柴昌俊、小林诚和益川敏英4个诺奖获得者。
2015年又获诺奖的梶田隆章,又是小柴昌俊的弟子。如此看来,日本诺贝尔物理奖,可谓代代相传,大有生生不息之势。

物理诺奖获奖人师承关系
据考,日本科研是团队合作式的,而非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甚至相互拆台,他们在团队内秉承自由、公平的学术氛围,没有先来后到之说,也没有严格的等级。
这种高度重视下一代培养的师承关系、集智攻关的“球队”式合作模式,是战后至今产生11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要原因。
在这方面,应该说,坚信一二十年“打败白人”的长冈,纯粹以科研为生命的极致追求长冈,开了个抱团取暖的好头。
四、为啥反对在中国推行日语?
说到现在,我们基本了解长冈的一生。
了解了其影响力之后,也方便我们理解他说的本文开头的那句话。
这段史料出自一个东京帝国大学当年的校报记者桥本正邦。
他在晚年时回忆时提到,1937年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推行日语教育计划,企图在控制区彻底普及日语,彻底实行“华北日本化”。
文章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网址: http://www.zrbzftx.cn/zonghexinwen/2021/071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