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辩证法通讯》投稿[01/26]
- · 《自然辩证法通讯》期刊[01/26]
- · 自然辩证法通讯版面费是[01/26]
初中历史30个高频考点整合!建议收藏(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2 高频考点1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题术语 (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维新
12 高频考点1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题术语
(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民国时期的社交礼仪发生重大变化。
(3)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通车。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5)报刊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6)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l”号。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式接人互联网.此后迅速发展。
13 高频考点1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答题术语
(1)“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维新思想: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面前,提出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4)新文化运动:1915年,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14 高频考点1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
答题术语
(1)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是《共同纲领》和l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47年就已成立,其它自治区在建国后成立。
(4)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人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5)“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15 高频考点1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答题术语
(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6)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7)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16 高频考点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题术语
(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年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全面建设时期,党和国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左”倾思想发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害。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外开放格局。
文章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网址: http://www.zrbzftx.cn/zonghexinwen/2021/0818/562.html
上一篇:《小马过河》故事中包含相对论、实践论与辩证
下一篇:数字“异化”生存